孩子做作业到半夜,该不该找老师理论?

2021-02-02 15:33 作者:天津早知道教育
  早知道天津学校一直关注教育的问题,近两年,关于“孩子作业多应该减负”、“官方叫停家长帮忙批改作业”、“辅导孩子写作业家长暴走”等孩子作业的话题一直不曾间断。在刚播出不久的奇葩说里就有一个这样的辩题,“孩子的作业太多总是写到半夜,我该不该跟老师理论?”这一辩题也引发了网友的激烈探讨。这道辩题重点在于理论还是不理论,在做选择之前我们要剖析一下其中缘由,孩子总是写作业写到半夜,无非两种原因:一确实是作业太多,二孩子效率低。
 
 
  正方陈铭认为应该找。他说: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学习到半夜?因为学习到半夜孩子容易困,一个人如果老在困的时候学习,未来你一学习就困。他还运用了“巴普洛夫的狗”这一心理学实验作论证。第二点他觉得孩子作业做太晚第二天会很困,甚至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状态,所以不能让孩子写到半夜。所以,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,家长帮孩子出头和老师沟通减少作业量,或者共同协商找到最优解,从而使孩子能够保证良好的睡眠,以免产生对于学习以及写作业的不良情绪。
 
  颜如晶的观点是“不该去理论”。她认为作业写到半夜不一定是老师的问题,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拖拉,一味地怪罪老师,未免有失偏颇。孩子写作业到半夜就说明,孩子已经努力在自己解决问题了,家长不应该介入。两位选手辩得热火朝天,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,但是辩题背后真正的教育问题,似乎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。
 
 
  作为家长,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过度关心,我们对孩子事无巨细,渐渐我们忘记了教育的主体——孩子。我们忽略了孩子原本可以自己对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,当孩子在很认真的完成作业的时候,那个就是他选择的战胜困难的方式。颜如晶的一句“孩子最怕家长找老师,老师找家长”得到很多人的认同,当孩子已经开始自己解决问题了,作为父母的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相信自己孩子的选择呢?
 
 
  那么问题来了,家长究竟该不该干预孩子的学习状态?如何干预才算有效?有效干预的前提,其实是自律。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干预,当然是培养好习惯、提高学习效率。说白了,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率都要基于孩子的自律能力。科学家认为,孩子85%的性格、处事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在3-6岁阶段形成的。在孩子性格尚未成形时,家长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干预,帮助孩子培养自律性,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。
 
 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,不要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。接纳孩子的偏执,给孩子足够的尊重,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。同时,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仪式感,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有秩序的环境,让孩子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,并对孩子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,也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。其中要注意的是不要对孩子过度干预,父母干预、逼迫得越多,孩子反而越被动。
 
 
  父母应该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,相信并鼓励孩子把学习这件事做好。信任是孩子主动、独立学习的第一步。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,也没有不希望自己学生成才的老师。想要培养优秀的孩子,首先要有懂得怎么独立自主妥善处理各种问题的父母。所以,把孩子养好这事,其实很难很难。我们可能永远都不是一个100分的家长,但可贵的是我们能一直学习、反思。就像薛兆丰教授最后的总结陈词说的:当我们面对一个规则的时候,真正容易调节的是自己,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,有一个很长远的心态。而这件事,只能靠孩子自己。
立即咨询 咨询报价 立即预约 返回顶部